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fā)布時間:2018-09-17
用聲過度,是主持人常見的發(fā)聲問題之一。除了常見的氣息弱或者氣息不夠,用聲過度是主持人另外一個常見的問題。有些同學不太明白用聲過度是怎么回事,具體有哪些情況,更是不知道,當用聲過度時該如何糾正。下面就這些問題進行詳細講解。
所謂“用聲過度”,是指用聲超過發(fā)聲能力或在疲勞狀態(tài)下長時間用聲的現象,它是對多種不良用聲習慣的統(tǒng)稱。由于“用聲過度”違反了發(fā)音器官的正常活動規(guī)律,很容易造成嗓音疾病,久而久之勢必會影響播音主持的效果和質量,因此應盡量避免此類現象的發(fā)生。
1、音色過亮
有些人在語言傳播用聲時,刻意追求聲音的明亮,以為這種音色好聽,于是長時間用這種“金屬般”的聲音來播音或進行其他工作。
這對嗓音保護是不利的。我們知道,語言傳播用聲是一種有控制的發(fā)聲狀態(tài),其強度和起伏度比日常說話一般都要大些,喉部的負荷自然也比日常狀態(tài)下要大。特別是當發(fā)強實聲的時候,聲帶會緊密靠攏,產生一定的摩擦碰撞,從而進一步加大喉部的負荷。
音色過亮的調整方法很多,比如用自己生活口語的音色作比較,向自然的口語音色靠攏;也可以用“氣裹聲”的方法,使音色虛實結合,變得自然柔和些。“氣裹聲”的發(fā)聲特點是,吸氣時喉部盡量放松,呼氣發(fā)聲時,如同嘆氣一般,氣息帶著聲音一起送出口外,聲音松弛飽滿,但沒有明亮的色彩。這種練習,可以使聲音完全松弛下來。此后,可以通過一些音色變化的練習,運用共鳴將聲音的亮色再調節(jié)出來。
2、聲音過虛
虛實結合的聲音富于色彩的變化,具有較強的表現力。一些年輕的女播音員、女主持人,一味追求虛聲,覺得只有虛聲才最有表情的魅力,以此為美,一坐到話筒前就開始虛聲虛氣地播音或主持節(jié)目,與她們日常生活中說話的聲音大不一樣。這就走入誤區(qū)了。
聲音過虛的調整,首先應該在認識上走出誤區(qū)。以聲傳情的方式多種多樣,實與虛交相變化的聲音更具有表現力。從嗓音保健的角度來看,虛實聲也比較符合自然語言的發(fā)聲規(guī)律。同時,要以自己的生活口語音色為參照,進行實聲發(fā)音的鍛煉,聲音盡量舒展明朗些,用面對眾人講話的較大音量進行練習。在語言表達時,也要以實聲為主,注意虛實結合,不斷豐富聲音的表現力。
3、音高失當
在語言傳播用聲中,聲音偏高或偏低是較常見的現象。人們的生活口語,用得最多的是中音區(qū),音高起伏基本不超過一個8度。語言傳播用聲,是以生活口語用聲為基礎,分別向高、低兩端作適當拓寬,音高幅度大約在一個半至兩個8度左右,其中又以中音為主的自如聲區(qū)用得較多,高低兩端的聲音用得較少。
為了保護嗓子,也為了良好的聲音效果,在聲音的使用中,應注意把握適當的音高,避免用聲偏高或偏低。如何避免并不難,我們可以通過錄音比較,檢查自己的用聲是否脫離了生活口語發(fā)聲常用的中音區(qū),如有偏離應盡快調整。也可以借助于鋼琴等鍵盤樂器,確定自己的最大音域范圍,找到其中的自如聲區(qū)(除去最高和最低的兩個音,便是以中音區(qū)為主的自如聲區(qū))。
運用胸支對聲音的高低加以調控,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手段,胸支又稱“胸部支點”,是指在有聲語言表達中,隨著氣息聲音的變化,胸部產生的一種振感點。它有助于松喉、共鳴、聲音調節(jié)及表達。胸支運動主要是上下滑動的,故氣息有“上頂”和“下松”兩種基本狀態(tài)。它們跟丹田和兩肋的松緊變化相互配合。“上頂”是聲音氣息由低到高向上運行時,丹田需收緊并向內用力;“下松”是聲音氣息由高到低向下運行時,丹田先吸氣收緊然后再放松,隨著丹田的放松,氣息從口中泄出。通過胸支的運用,高音不出上限嗓子就不發(fā)緊,低音不出下限聲音就站得穩(wěn),如此,聲音便高低通暢,游刃自如了。(關于胸支,有心人可進一步翻閱李曉華的著作《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發(fā)聲藝術概要》一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6月版)
此外,喉部適當放松,吸氣不要過于飽滿也有助于克服這一問題。
特別需要指出兩點:
一是用聲偏高可能和學習播音時加強吐字力度有關,在放大音量以及精神狀態(tài)相對積極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這提醒了大家在發(fā)音時,要注意情緒的穩(wěn)定性,盡可能地保持聲音的自然狀態(tài)。
二是用聲偏高或偏低,往往與模仿別人的聲音有關。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聲音不如別人,尤其是廣播電視中的播音員、主持人的聲音,這樣,對別人的聲音就由欣賞并進而變?yōu)槟7?,拋開自己的聲音特點,勉強去夠別人用聲的音高。這樣時間一長,便形成了偏高或偏低的發(fā)聲習慣。
4、發(fā)聲時間過長
發(fā)聲時間過長也是用聲過度的一種表現,對嗓音同樣會造成危害。人的發(fā)音器官,尤其是喉頭和聲帶,跟人體其他器官一樣,連續(xù)運動的時間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了限度,就會給肌體帶來負面影響。用聲時間過長,發(fā)音器官會產生疲勞感,聲音仿佛不聽使喚了,盡管還能夠發(fā)出聲來,但聲音的質量和彈性都將大為下降。如果用聲長期處于這種狀況,極易引起發(fā)音器官的疾患。因此,對用聲時間必須有所控制。
一般說來,初學發(fā)聲,練習時間宜短不宜長,一天可練2~3次,開始每次15分鐘左右,以后逐步延長,最多每次不要超過30分鐘,中間可以間斷休息,以消除發(fā)音器官的疲勞。工作用聲,每個人對自己連續(xù)用聲的時間要心中有數,以用聲后嗓子沒有不適為度。正式播講前,不要過多用聲,避免發(fā)音器官的疲勞。準備稿件應注意多看少上口念,重點放在分析理解上,以保證播講時發(fā)音的質量。在特殊情況下,需要較長時間用聲時,中間要適當休息,每次用聲30分鐘,應休息20~30分鐘。休息時少講話,使喉頭和聲帶得以放松,減輕或解除其疲勞。
5、喉音過重
有的人為了追求渾厚的音色,形成了濃重的喉音。所謂“喉音”,是指帶有擠壓色彩的粗糙聲音,容易出現在句尾。這種情況在男聲中比較多見,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青年人,為了使聲音具有“男子氣”,常常故意壓低聲音,帶上明顯的喉音色彩。
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應了解使聲音渾厚洪亮的正確方法。要增加聲音的厚度,使之變得渾厚而洪亮,應當通過胸腔和咽腔共鳴的調節(jié),即增加胸腔和咽腔的共鳴,加強胸部支點的著力感和充分打開咽腔,同時削減高聲區(qū)的共鳴,將聲束沖擊點調至硬腭中后部;同時還必須保證喉部的松弛通暢,不能去擠壓喉部。為了消除喉音,還應改掉舌根用力的毛病,要力求使舌頭向前運動,舌頭前部著力,舌尖輕抵下齒背,而舌根應當放松,并盡量降低。
用聲過度,常見的包括以上五種情況,同學們可以跟自己的發(fā)音進行對照,看看自己有沒有用聲過度,屬于哪一種,以及如何糾正這個問題。有沒有用聲過度這種情況,都可以了解一下,豐富一下自己的知識,分享給身邊需要的同學。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