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學苑!
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fā)布時間:2018-04-20
荷蘭當?shù)貢r間2018年4月14日, 由中國駐荷蘭使館教育處主辦,中國傳媒大學格羅寧根孔子學院和海牙中國文化中心聯(lián)合承辦的“2018年荷蘭中學生中文比賽暨第十一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荷蘭區(qū)預賽”在海牙中國文化中心隆重舉行。來自海牙、代爾夫特、阿爾克馬爾、阿納姆等城市的8位中學生參加了比賽。
第十一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荷蘭區(qū)預賽現(xiàn)場
此次漢語橋比賽由中國傳媒大學格羅寧根孔子學院荷方院長曹雪飛主持。比賽分中國文化知識問答(筆試)、個人演講和中華才藝展示三個環(huán)節(jié)。8位參賽者在演講中分享了他們學習中文的經歷或與中國的故事,闡釋了他們對于中國文化的理解;在才藝表演中,選手們則展示了精彩紛呈的技藝,現(xiàn)場高潮迭起,掌聲陣陣。從蕩氣回腸的清唱《葬花吟》到溫情脈脈的吉他彈唱《南方姑娘》,從小提琴與鋼琴二重奏《月亮代筆我的心》到古箏獨奏《西江月》,選手們?yōu)楝F(xiàn)場觀眾和評委帶來了無限審美愉悅。
此次“漢語橋”比賽的另一個亮點是與“古韻流香”中國書畫展完美結合,賽場就坐落在展區(qū),大賽頒獎典禮暨書畫展揭幕儀式更為來自中荷教育界、文化界、商界和媒體的百余名現(xiàn)場觀眾帶來了美妙絕倫的視聽盛宴。
格羅寧根孔子學院中方院長,中國傳媒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婧一借用中國著名哲學家李澤厚“美的三重境界”——悅耳悅目,悅心悅意、悅志悅神——來形容漢語橋比賽的選手所帶來的審美愉悅,也與在場觀眾分享了漢語橋比賽與書畫展開幕式同時舉辦的意義:格羅寧根孔子學院一直致力于推動中荷之間教育與文化的交流合作,此次活動不僅可以通過不同藝術形式體現(xiàn)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更可以在中荷兩國新一代年輕人之間建立起橋梁,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彼此,了解世界,這是中荷兩國人民共持的美好追求。
中國駐荷蘭使館教育處參贊孟慶瑜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了參賽選手的精彩表現(xiàn)和承辦方格羅寧根孔子學院以及中國文化中心的精心策劃和組織,對把漢語橋比賽和中國書畫展結合起來的創(chuàng)意尤為贊賞。他對本次展覽中將中國書法藝術、詩詞藝術、繪畫藝術和中國哲學精神完美融合感到非常高興,并興致勃勃地與在場的師生和各界觀眾分享了儒釋道精神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意義。
中荷友協(xié)前會長Jaap Post先生在致辭中分享了他與中國25年的淵源,他鼓勵荷蘭的年輕人努力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并對現(xiàn)場的選手們感到深深的驕傲,相信漢語可以幫助他們打開通往嶄新世界的窗口,也希望他們能架起中荷友誼的橋梁。
本次展覽特邀“中國第一榜書”書法家張切易先生和仿真古畫手摹專家張惠榕女士展出其精品。
張切易老師表示,通過此次“漢語橋”比賽看到了越來越多荷蘭人學習漢語,感到十分自豪。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希望更多的外國友人能夠喜歡漢語,喜歡中國的書法藝術。張切易老師應邀現(xiàn)場書寫了“高山流水”四個字,由格羅寧根孔子學院謝競璠老師演奏了古箏曲《高山流水》配樂,成為了現(xiàn)場的一大亮點。劉婧一院長分享了高山流水背后的伯牙與子期的故事,并闡釋,這正是本次活動的一個美好的追求,用最美的藝術,建立和深化中荷之間的理解和友誼。
此次漢語橋比賽設立一等獎2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鼓勵獎若干名。最后,來自代爾夫特斯坦尼斯拉斯中學(Stanislascollege Delft)的 游克尼(Keoni York)和阿爾克爾馬市PCC中學(Petrus Canicius College)的包馬騰(Maarten Balder)榮獲一等獎及最佳風采獎、最佳才藝獎。他們將有機會被推薦赴中國參加“第十一屆世界中學生‘漢語橋’比賽”的半決賽。
中國傳媒大學格羅寧根孔子學院自成立以來,在中文教育、文化推廣、商務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喜人的成績。先后多次成功舉辦了漢語橋比賽、中文教師培訓、大型廣告展、商務論壇,文化節(jié)系列活動等。本次展覽是今年的一個嶄新的嘗試。據(jù)悉,本次書畫展從4月16日到26日書法家與畫家親臨工作坊,帶領觀眾共同走進中國書畫藝術的世界,體會中國文化的魅力與博大精深。格羅寧根孔子學院也將在展覽期間提供茶藝工作坊與古箏表演等系列活動,4月19日還將有詩詞朗誦會和中荷藝術家面對面的交流活動。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