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學苑!
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fā)布時間:2020-06-12
新聞作品中的人物,是實實在在的人物。因此,廣播專訪的宗旨,就應是還人物以本來面目。如何“還原”也是“還原”,就其媒體來說,報刊的“還原”是訴諸文字,電視的“還原”既有聲音也有圖像,廣播“還原”的只是聲音。各媒體傳播、接受的工具、途徑不同,還原的程度也就有所差別,也就出現(xiàn)了回避不了的“短處”。報刊沒有聲音語言生動、親切,電視雖然聲音和圖像都有,但限于篇幅和畫面,只能是部分“還原”,只有廣播“還原”的是最全面最徹底的,也是最具有可信度的。
只經加上帶有一定引導意義的前言,就可以把整個采訪過程“還原”上來。一個有經驗的節(jié)目主持人為了表明“客觀公正”,常常要努力在他的報道中傾注自己的觀點,而在形式上盡量隱蔽自己的觀點。這就是提問的技巧,就是要善于引導,防止偏離主題,隨時插入對采訪對象的贊許和肯定,這個贊許和肯定就是你的觀點。
這樣的廣播人物專訪一定是真實而又可信的,當然主要建立在采訪者與采訪對象自然流露地交談基礎之上,而不是矯揉造作照本宣科或留有導演痕跡的“表演”。否則,聽眾就會自覺地予以拒絕,我們的報道就會失去意義,以失敗而告終了。于是,這里又牽涉到一個問題,即新聞的真實與可信,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新聞真實,指的是新聞事件是客觀的事實;可信,指的是新聞受眾認為報道符合客觀事實。
真實的標準是客觀的,客觀事實是檢驗新聞是否真實的唯一標準,而可信的標準則是主觀的。就廣播而言,聽眾并不是可以隨電臺任意施加影響的消極客體,每個聽眾都有他們的情感、思想和信念。而且,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他們要對大量的信息進行鑒別和選擇,逐漸形成和經驗積累,成為一種心理定勢。他們認為可信的就接受,不信的就排斥或反對。因此,可信或不可信是聽眾主觀上對廣播報道是否真實的一種判斷。也就是說,對聽眾來說,真實的一定是可信的,可信的也并不全都是真實的。但是,真實是可信的前提,真實的報道按理說應當是可信的,但由于有些人物專訪缺乏新聞性和權威性,或者表達缺乏客觀性,或遠離了聽眾的思維定勢,這些都可能誘發(fā)聽眾的逆反心理,對報道產生不相信。
我們應該意識到,當今的廣播聽眾,在接觸到一篇報道時,他的感受不僅可以直接體會到報道反映的有關人或事,同時也可以通過聯(lián)想捕捉到并不見諸報道之中的無形信息和傾向,特別是閱歷豐富,知識面較寬的聽眾,他們捕捉這種無形信息的能力是比較強的??墒俏覀円恍┲鞒秩耍瑓s往往低估了聽眾這種捕捉無形信息的能力,不善于在采訪中以引導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善于讓事實去喚起聽眾的聯(lián)想,進而了解包含在事物內部的哲理;而常常喜歡站出來,加注說明,或過分地加以鋪陳渲染,傷害了聽眾的自尊心,使聽眾或者感到索然無味,或者從內心里排斥,結果使宣傳適得其反。
中影人播音主持培訓的老師認為成功的人物專訪能讓采訪對象和聽眾的思想情緒按照你的觀點去發(fā)展,而又使主持人的這些觀點傾向不顯山不露水地讓受眾去接受,這才應是成功的專訪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