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播音藝考攻略 > 普通話語音與發(fā)聲
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fā)布時間:2021-06-08
因為緊張害怕,說話不受控制?和人講話時候語速太快,別人聽不清?別擔心,今天,小影來講講“吐字不清8則訓練”方法,大家可以參考!
吐字發(fā)聲時一定要咬住字頭。有一句話叫“咬字千斤重,聽者自動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在發(fā)音時,一定要緊緊咬住字頭,這時嘴唇一定要有力,扣住發(fā)音的力量放在字頭上,利用字頭帶響字腹與字尾
比如“電(dian)”和“段(duan)”聲母雖然相同,但在實際發(fā)音過程中卻是不同的。前者受韻頭的影響,唇形是扁的,后者則是圓的。因此在咬字的過程中,在重視成阻部位肌肉控制的同時,還必須要格外重視唇形的作用,開、齊、合、撮不同,咬字的要領也各異。
字腹的發(fā)音一定要飽滿、充實,口形要正確。發(fā)出的聲音應該是立著的,而不是橫著的,應該是圓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使發(fā)出的聲音扁、踏、不圓潤
比如字腹是i、u、ü、e的韻母,這些元音屬于窄元音,立字的過程中,口腔的開度一定要比生活語言開度大一些,尤其是in、ün中的i、ü,更要注意。否則舌位動程太小,聲音缺乏圓潤感。
字尾主要是歸音。歸音一定要到位,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發(fā)完整。當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過長。
i尾音發(fā)到i即可,u尾音發(fā)到u即可,n、ng韻尾舌的有關部位要趨向或輕微接觸腭的相應部位,尾音不要拖長。
棗核形”的塑造和應用
在播音當中,如果能恰當?shù)剡\用吐字歸音技巧,做到字頭有力、字腹飽滿和字尾歸音,而且頭、腹、尾之間銜接自然,過渡流暢,那樣就會使整個字音準確、清晰和圓潤,自然形成一個“棗核形”。
“棗核形”是隨著語言內容和情感的變化,隨著語流中音節(jié)的疏密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其大小、濃淡、虛實都是不一樣的。實踐中在追求吐字相對整齊的同時,又要錯落有致,適合具體的語旨情境,才能更好地傳情達意。
提問:為什么學習了網上的“吐字不清8則訓練”后還是發(fā)不出音來呢?
回答:發(fā)音是一種動作,因為很多音是非常復雜的精細動作,可以說是一種需要高級技巧的動作,就像其他需要高級技巧的動作一樣
其實很多我們做不到的需要高級技巧的動作,未必是發(fā)音器官的肌肉力量不足,也并非是我們不知道方法,但就是做不到,這就是協(xié)調性的問題了,所以某些需要高級技巧的運動多需要播音主持培訓專業(yè)的同學長期的練習,往往還需要專門的教練指導。特別是年齡較大的人,如果沒有教練的指導,是很難掌握那些高級技巧動作的,發(fā)音也是一樣,而且對年齡的要求更大,正常兒童平均五歲左右發(fā)音動作的準確性就已經基本完善了,如果到了這個年齡還沒有完善,也許隨著成長可以有所改善,但也很可能還是有很多發(fā)音問題遺留下來,一直到錯誤的發(fā)音動作形成越來越難改善的習慣,發(fā)音器官的肌肉功能也越來越難以調節(jié)。
可見發(fā)音要遠比兒童時期掌握的其他肢體運動復雜很多,這就對神經-發(fā)音器官肌肉的協(xié)調性有很高的要求。
一般越有難度的動作,越需要從小練習,而發(fā)音動作也許是最早開始練習的“高級技巧”,我們之所以沒感受到這種動作的難度,是因為那時大腦也在發(fā)育之中,我們還無法保留具體的記憶,而且語言作為思維工具也是邏輯記憶的基礎。所以正常兒童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把母語中所有音發(fā)準
比如舌根音需要舌根上抬與軟腭共同對氣流產生阻礙作用從而發(fā)出g、k、h,舌根音相對來說對肌肉力量的控制要求就很高了,而這三個音里,上抬的高度以及對氣流的作用又有所不同,所以這都是非常復雜的精細動作,就像很多高難度的體操動作一樣,不是知道了動作的原理就可以做出來的。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