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學苑!
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fā)布時間:2019-05-07
人物傳記是朗誦中的一種形式,不管是什么朗誦都要有朗誦技巧,掌握了朗誦技巧就能增強表達效果,下面小影就來講一下:人物傳記朗誦稿以及朗誦技巧
一、人物傳記朗誦稿
對我來說,走近沈從文已經(jīng)是近年之事了。是他過于幽深么?不是,恰恰相反,他的作品清澈、自然、樸素、靈動。那是什么?仔細梳理一下,才發(fā)現(xiàn)有兩個原因。一個與個人喜好的創(chuàng)作方法有關。我長期浸潤在現(xiàn)實主義作品中,習慣于閱讀直面社會、歷史、人生的作品,不管多么殘酷都能接受。這么一來,就與浪漫主義作品有了距離。在我看來,沈從文的作品中雖有現(xiàn)實主義的成分,但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一種浪漫主義、唯美主義。因而,多年前,在讀過他的一些作品,包括他的代表作《邊城》、《湘行散記》后,我就把他的作品“束之高閣”了。我有一套十二卷本的《沈從文文集》,卻并未通讀過,只讀過其中幾卷。另一個與沈從文建國之后封筆,不再寫小說有關。準確地說,他的創(chuàng)作時鐘停擺在共和國誕生之際,這很難讓共和國時代的讀者記起他。據(jù)說,他在建國后之所以封筆,與大名鼎鼎的郭沫若相關。1948年3月,郭沫若發(fā)表了一篇重磅文章《斥反動文藝》,直接把沈從文定性為桃紅色的“反動作家”。一年后,郭沫若成了即將誕生的新中國的文壇領袖,這個定性就讓沈從文無路可走了。他悲觀、絕望,兩次自殺均又活了過來,上帝憐憫一個正直的人,拒絕接受他。
誰也沒想到,把他關在新中國的文壇之外,卻又成全了他。為謀生計,他到故宮做事,竟完成了一部《中國服飾史》來,成為這個領域的開山之作。意味深長的是,此書的序言作者為郭沫若,大約他是在表達某種歉意吧?只有天知道。
語調指語句里聲音高低升降的變化,其中以結尾的升降變化最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語氣緊密結合的。應試者在朗讀時,如能注意語調的升降變化,語音就有了動聽的腔調,聽起來便具有音樂美,也就能夠更細致地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語調變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幾種:
二、朗誦時的語調:
1高升調。
高升調多在疑問句、反詰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是表示憤怒、緊張、警告、號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讀時,注意前低后高、語氣上揚。
2降抑調。
降抑調一般用在感嘆句、祈使句或表示堅決、自信、贊揚、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達沉痛、悲憤的感情,一般也用這種語調。朗讀時,注意調子逐漸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3平直調。
平直調一般多用在敘述、說明或表示遲疑、思索、冷淡、追憶、悼念等的句子里。朗讀時始終平直舒緩,沒有顯著的高低變化。
以上就是人物傳記朗誦稿以及朗誦技巧的內容,如果你還想看更多內容可以到播音主持網(wǎng)查看!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